《就是那一只蟋蟀》《致橡树》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31 12:0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案1
一、教学目的 :
  1. 领会海峡两岸同胞的相思之情;领会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观的    追求。
2. 学习,理解借物寄托情思和反复、排比、对偶修辞的运用与诗人抒    情的一致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
 1. 重点 : 两首诗的思想内容 : 思乡曲,爱情观。
 2. 难点 : ⑴反复咏叹,主旋律──蟋蟀的鸣叫。
        ⑵象征手法,纵横交错的对应结构。
三、教学时数 :
    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
   * 驿道 : 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马或车辆行走的道路。
  * 烽台 : 即烽火台,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台。
  * 单调 : 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 谐和 : 即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 吟哦 : 吟咏。
  *炫耀:①照耀;②夸耀。
  *慰藉:安慰。
  *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庄重举止。
  *流岚:山里流动的雾气。
  *虹霓: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霓也叫副虹。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
作者简介:
    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四川金堂县人,当代诗人。1950年任《川西日报》副刊编辑,开始陆续发表诗歌和小说,1956年和别人一起创办《星星》诗刊,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革后平反。
 
关于蟋蟀:
    蟋蟀是历代诗人反复咏唱的形象,又能引发海峡两岸诗人的无限神思,这不仅是借物寄托情思,而是汉民族从古到今特有的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由蟋蟀感受到古人的情思,今人的胸怀,使海峡两岸有所感应。蟋蟀不仅是客观自然中的物体,更深的寓意是反映我们民族共同的心理心态,反映中国人共同的血缘和共同的文化。
   “心有灵犀一点通”,表现Y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及流沙河对海峡彼岸的诗友的思念(表面),更深一层,表现本民族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突出同一祖先同一血脉的感情,“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就使相隔海峡的诗人听到“同一”蟋蟀的叫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