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370字。
凉山州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统一检测八年级试题
语文
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糜子(mí) 翌日(yì) 打嗝(gé) 风雪载途(zài)
B. 晦暗(huì) 颠簸(bó) 凫水(fú) 相辅相成(chéng)
C. 敦实(dūn) 山麓(lù) 蓦然(mò) 袖手旁观(xiù)
D. 惘然(wǎng) 推搡(sǎng) 斡旋(wò) 装模作样(m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糜子(mí)——méi;
B.颠簸(bó)——bǒ;
D.装模作样(mó)——mú;
故选C。
2. 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B.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徒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C.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D.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治知”。就是说,从探查物体而得到知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溶化——融化;
B.迁徒——迁徙;
D.治知——致知,探查——探察;
故选C
3. 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漫步在建昌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行人川流不息,南方丝绸之路的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这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虽历经沧桑,却依旧在风云变幻中焕发新生,成为凉山文旅的耀眼名片。
A. 川流不息 B. 历历在目 C. 名副其实 D. 风云变幻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遇见挫折时,痛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勇敢面对困难是十分重要的。
B. 为了保护和传承彝族漆器技艺,当地政府开展了举办培训班、设立传承人等措施。
C. 通过这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受到凉山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D. 近年来,研学游已成为中小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5. 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孔子晚年修订《春秋》,以精微笔法寄寓微言大义,创立了编年体史书范式。
②商代甲骨文中镌刻的占卜辞文,构成了现存最早的成熟汉字体系。
③秦代焚书造成典籍严重散佚,汉代儒生通过口述传承与发掘壁中书等途径重新整理经典,最终使儒家文献体系得以重建。
④周代存在的采诗传统,通过官方渠道系统采集民间歌谣与庙堂乐章。
⑤这些珍贵文献经孔子师徒系统地编纂整理,最终形成传世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A. ②④⑤①③ B. ②④①③⑤ C. ④⑤②①③ D. ④⑤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