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7/11 15:11: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110字。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到迅速的传播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史学,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为指导下,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记录的中心内容开始受到普遍的重视。此后的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中均着力记述人民的活动,充分肯定他们历史活动主体的历史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大众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历史必须记载推动历史前进主体的人民大众,而不能局限于上层帝王、精英阶层;二是历史传播必须关注大众的历史兴趣,适应大众阅读历史的能力,满足大众对历史知识的需求。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卷首对阅读此书的读者提出了首先具备的几种信念:“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个有知识的国民)。”钱穆先生所言并非危言耸听。作为一国之国民,必须对本国的历史、对民族的历史有所了解,才能够对历史充满敬畏之心,才能够比较实际地看清自己,才能够继往开来。
  要求国民对本国历史有所了解,学术性太强、原始资料大量堆积、满篇专业术语、晦涩艰深的作品肯定不行。这样的文章根本漠视接受的大众群体,其潜在的读者仅限于狭窄的学术圈子,甚至连专业的学者阅读起来有时也相当费力,大众当然不会阅读这种文章的。另一方面,历史剧、历史小说、历史讲坛等演说历史的作品开始受到大众的追捧,颇有意味的是,专业学者却又在不断批判此类作品的历史失实。事实上,大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普遍存在,他们又无法顺利接受晦涩的专业学术著作,只能选择与离历史最为接近的电视剧、历史小说等。专业研究者既然拒绝历史大众化,就没有理由一味指责此类作品。如果理论著作只能在专业的小圈子里自说自话,没有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对历史知识的需求,那不仅是文化步入歧途的征兆,而且也严重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史学如果脱离人民,不为人民服务,将完全失去存在的意义。要解决这种现实矛盾,就必须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
  历史的意义至少在两个层面上得以展现。一是历史本身的层面,即从事件发生的前后较长的历史时段评估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从而展现历史事件的意义;二是当下的层面,即历史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对当下的文化消费发生的多种功用。当下的困境是,历史研究者只关注历史事件本身,关注历史事件的本身意义,而对历史的当下意义采取了漠视甚至拒斥的态度。而对大众传播历史者,更多的则关注当下的意义,对历史事件本身有时缺少严谨的考证,以致有偏离历史真实之处。这种偏离又加剧了研究学者对历史知识传播的本能拒斥。有的研究者以傲慢与偏见的态度应对历史的大众化,其实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尽管有严密的考证,有充分的史料,有足够的支撑,但这绝不是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从历史意义的第一个层面转向第二个层面,实现史学的大众化,这才是历史研究的归宿。从某种程度而言,历史知识的大众传播,有时远远比对历史本身的意义研究更为艰难。
  一国之民必须对本国的历史有所了解,而这种了解必须通过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大众化是史学的起点,也是史学的归宿。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必须实现大众化。
  (摘编自王立群《不断推进史学的大众化》)
  材料二
  与革命战争时期不同,和平时期的学术事业当以专业化的常规建设为主,学术化应是主流。当然,参与现实、呼应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同于其他史学流派的优势。这一优势不能废弃。
  学术化的一层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当首先致力于学术品位的提升,迈向学术前沿。有学者概括说:“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主义史学观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记录中的地位,肯定他们的重要历史作用。
  B.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都必须充分了解本国、本民族历史,这样才能真正看清自己。
  C.那种晦涩的历史学术著作连专业学者读起来都相当费力,当然无法满足大众需求。
  D.历史研究者不能只关注历史事件本身及其意义,而漠视甚至排斥历史当下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是人民大众,但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传播到中国前,历史记载常限于上层帝王、
  精英阶层。
  B.与专业的研究者相比,大众传播历史者对历史事件本身缺乏考证,往往偏离历史真实,从而引发学
  者的拒斥。
  C.材料一认为,历史研究最终目的是实现史学大众化,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比对历史本身的意义
  研究艰难得多。
  D.材料二认为,当前我国史学研究在参与现实、呼应时代的同时,应致力于专业化的常规建设,走学
  术化的道路。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需兼顾   ①   ,在传播历史知识时,要考虑大众的接受度,让历史文化②  ;在学术研究中,应追求高精尖,使马克思主义史学迈向学术前沿。当前,马克思主义史学只有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真正将大众化和学术化有机结合,才能   ③  。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如何正确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烈士陵园
  孙犁
  烈士们长眠在名山之下,
  萧萧的白杨伸延在陵道两边,
  大理石纪念塔高出云表,
  一只苍鹰在塔的上空盘旋。
  本来是要写一首诗,来献给陵园的。激动了的情感忍受不了韵脚的限制和束缚,还是改写散文吧。
  这一带地方,确是形胜之地。山区的果树和平原的庄稼,今年都获丰收。陵园西边的山路上,正有大队的毛驴、驮骡,负载着新收的柿子、红果,到山脚下的收购站去。驴骡踏在石路上的杂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