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ppt19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3张,教学案约3130+126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屈原(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2.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任务一:戏剧入门
(一)学习任务:
1.结合欣赏过的戏曲、小品、电影、电视剧等说说戏剧的门类及特征。
2.结合单元导读文字说说戏剧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策略。
明确:
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具有三大特性:
1.戏剧性。用再现行动来表现生活和生活中的人。
2.剧场性。时空受限,但是直接面对观众,更具感染力。
3.综合性。以表演为中心,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二)剧本简介
1.戏剧文学即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说明组成。
2.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