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19
- 资源简介:
约4150字。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12课《台阶》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考词语。
2.能力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概括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结合课文旁批,抓住细节做批注,分析父亲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1.梳理小说的情节,概括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2 结合课文旁批,抓住细节做批注,分析父亲形象。
学习难点
1.理解题目“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结合课文旁批,抓住细节做批注,分析父亲形象。
2. 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
(出示罗中立油画《父亲》)
枯黑的面庞上布满了沟壑,生活的艰辛镌刻出车辙似的皱纹,干裂的嘴唇,枯树皮似的手中端起一碗浑水……看见这张图,仿佛已经看见他面朝的黄士,混着泥土的汗水。
他是众多一生艰苦的父亲的缩影,是底层农民一生的缩影,是农村的缩影。
今天,我们来看另一位农民父亲,来感受中国传统农村父亲的典型形象。
二.学习新课。
1.检测预习,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1)了解作者:
李森祥,生于1956年,浙江衢州人。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1991年调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小说《传世之鼓》《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
(2)文体知识:小说。
①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3)了解背景:
《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