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5
- 资源简介:
约4470字。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鲁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常考词语。
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人物身上的人性之美与所体现的民族品格。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学习难点
1.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2.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一.导入新课。
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在文中除了写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长妈妈。
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引起童年鲁迅无尽的幻想。那么,长妈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里面,有多篇写到长妈妈,鲁迅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来全面介绍长妈妈,为什么鲁迅先生对一个女佣这样看重呢?今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学习新课。
1.检测预习,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1)了解作者:结合以前积累,说说你了解的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等。
(2)文体知识:回忆性散文。
①概念:回忆性散文也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②特点:
首先,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它不追求完整性。
其次,回忆性散文具有双重视角:
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
(3)了解背景:说说你所知道的《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