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1
- 资源简介:
约3810字。
3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计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他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他是谁?
他就是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文字来认识他。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自由阅读课文
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是外貌描写
2.在托尔斯泰的这幅肖像画中,作者重点描绘的是哪个部位?
明确:眼睛
3.哪些段落是重点描绘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明确:第6-9段
4.第1-5段写什么?
明确:托尔斯泰的外貌
5.课文明显地分为前后两部分,划分并概括内容。
明确:
目标导学二:赏析外貌描写
阅读“外表”部分,阅读1-5自然段,归纳一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征?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他的外貌?
明确:
1.第1自然段:主要写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鬈发像泡沫一样。
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2.第2自然段:细腻描写托尔斯泰面部的各个部位。
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写出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自然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
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托尔斯泰面容“丑陋可憎”,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
4.理解第3自然段“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指导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 这块悲凉之地解冻”的深刻含义。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变化比作“悲凉之地解冻”,形象地揭示了托尔斯泰晚年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
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