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1180字。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0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 )
A.徘徊(huí)絮叨(xù)沁凉(qìn)咄咄逼人(duō)
B.寻觅(mì)确凿(záo)捷报(jié)喜出望外(wài)
C.质朴(pǔ)衡量(liàng)派遣(qiǎn)人迹罕至(hān)
D.纯粹(cuì)周济(jì)遮弊(bì)茫然无措(cùo)
2.(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头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廓似乎没了头,,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廊檐上挂着断断续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A.耐心却高低错落意味
B.耐烦却高低不平趣味
C.耐心便高低不平趣味
D.耐烦便高低错落意味
3.(3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各富特色。②跨界融合成为了戏曲不断出新的有效手段。③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带来了全新的观感体验,也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④比如,“戏曲+电影”“戏曲+歌曲”“戏曲+动画”等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达,呼应时代审美,让戏曲触达更多人群。⑤戏曲在一次次充满新意的尝试中,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A.①句中的“戏曲”“瑰宝”都是名词,“瑰宝”还是褒义词,可用“珍宝”替换。
B.句②有语病,应改为“跨界融合成为了戏曲不断出新的有效手段之一”。
C.句④中“共鸣”的语境义指人们对戏曲产生了相同的情绪而共同唱戏。
D.“是”“激发”“审美”是动词:“独特”“全新”“喜爱”是形容词。
4.(2分)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学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原本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来他在希望多次破灭之后,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5.(3分)名著阅读。
本学期同学们阅读了名著《朝花夕拾》,班级将举行读书交流会。你们小组将围绕“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来展开交流。请你结合下面三篇文章中的一篇说说你的阅读收获。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6.(6分)默写填空。
(1)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子曰:“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
(4)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5)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感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不舍与思念。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7.(3分)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