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A卷)七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720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A卷)七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把答案填涂到答题纸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晓语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引用《(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倡“学”“思”结合。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羁旅之愁。
(4)秋日到四季花海公园赏菊,只见繁花似锦,不逊春光,你不禁吟起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华民族的复兴巨轮正乘风破浪而行,这宏阔的景象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当急促的(1uó)①__________鼓声响起,一群“梁山好汉”闪亮登场。他们挥动英歌槌,步伐铿锵有力,呐喊声响彻四方,所到之处一片嘈杂。这就是“中华战舞”——英歌舞。这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民间广场舞蹈,广泛( )于潮汕各地,被认为是扬正压(xié)②__________、吉祥平安的象征。舞蹈所表演的角色均为《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既不叙述故事情节也不表现人物,更多的是(xuàn)③__________染战斗气氛,( )英雄群体的形象。它糅合南派武术、戏剧、舞蹈等地方艺术,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令人( )。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流行 塑造 无与伦比 B.流行 营造 叹为观止
C.流传 营造 无与伦比 D.流传 塑造 叹为观止
(3)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某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境不符,请写出这个词语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3分)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班级将开展“经典永流芳,方法共研讨”读书分享会,老师提前布置了任务,请你完成。
阅读方法 分享任务
精读
略读
浏览 以《朝花夕拾》《西游记》其中一部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如何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4~5题。(7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边塞诗开篇描写诗人登城所见,沙漠如雪,广阔寂寥。
B.凄婉幽怨的芦笛声为诗人被贬之后的迷惘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诗中“尽”字将抒情主体由个体扩大到群体,更具感染力。
D.前两句写景,第三句写声,前三句为末句抒发情感做铺垫。
5.本诗与链接材料都巧妙借“月”抒怀,但又有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4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