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作者:福建省德化五中 陈联堆 时间:2006/2/10 20:59:2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首先,在古代汉语中的“世”的用法虽多,却从不做“朝代”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世”的解释是“三十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从其字形和意义都可看出,“世”是一个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即三十年为一“世”。《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一句中的“世”就是此种用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世”后来又引申出“父子相继为一世”、“后代,继承人”、“一生”、“年岁”以及“年代”等多种意义,但查遍任何工具书,从未见到“世”用作“朝代”的说法。上古的文献书籍也未见到“世”作“朝代”解释的用法。在古代,“朝代”的意义均用“代”字来表示,如“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的三代就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既然“朝代”的意义在古汉语中有专用的字可以表示,就没有必要再造一个与之意义完全相同的字或从已有的字派生出一个与之意义完全相同的词义。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从夏、商、周到元、明、清,除社会动荡不安导致政权变更外,王位或皇位均为世袭,都是世代相传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妄想江山永固,世代相传,因而自称“始皇帝”,其儿子称为“秦二世”,后代称为“秦X世”。秦末动乱,正是二世当政时期,桃源人的“先世”们之所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以“避秦时乱”,正是因为秦末农民战争远未结束,人民仍然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显然,他们在进入桃花源之前是看不到大一统的西汉政权代替秦王朝的,因而“乃不知有汉”。且他们进入桃花源后即与世隔绝“不复出焉”,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也就看不到外界秦汉政权的更替,否则,桃花源也就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了。
再次,《桃花源记》只是一篇诗序,是对《桃花源诗》的创作背景的说明。《桃花源诗》中说,“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意思是说桃源人祭祀的礼仪和服装的样式还保持着先秦古风。这也充分说明了桃源人由于生活环境的与世隔绝,无法了解和接受外界的变化,仍然保存着许多进入桃花源前的传统和习俗。因此,我们不难推断,桃源人对外界政权更迭方式的理解也只能保留当时的理解方式,即帝位是世袭的,是父子相传的。
因此,笔者认为,“问今是何世”的“世”应作“父子相继为一世”解释,结合桃源人的生活环境和传统习俗,整句话应解释为“问现在是秦几世”,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不悖桃花源与世隔绝六百年的情理。至于朝代的解释,多从下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望文生义,既然汉、魏、晋都是朝代或政权的名称,那么,“世”也理应作“朝代”解释了。其实这种观点忽略了桃花源的历史和环境,也曲解了作者的创作初衷。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