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需要契机
作者:禄市初中 李 展 时间:2005/10/9 21:36:2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未及我跨入教室门口,有六十多位学生的教室里早已沸腾了。激情难抑,看来不用上5-10分钟,是难平众奋的。怎么办?如果用老师的威严来平息这场轰动,岂不是犯了新的教学理念之大忌?我灵机一动,对,写作文!把作文本拿出来,看着老师写作文,十五分钟完成!由于限定了时间,只听得唰唰地笔划过本子的声音……10-16分钟的时间内,95%的学生照老规矩完成了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算不错的。看几段吧!
《新新老师》“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一上课,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衣冠整洁很有气质的人。哇噻,这不是李老师吗?怎么今天与往常大有区别呀——头发熠熠发出乌红光,穿着一套蓝黑色西装,还打着领带,真是别具一格,可称得上神气昂扬啊!太靓啦!”
《赶潮流》“……要我来评价以前和现在的李老师,我觉得现在的李老师更美了。因为,今天的她一样有着一颗热爱学生,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心;内心美的同时,还加上外在美,这岂不是更完美?”
《追求时尚》“……有点像‘金毛狮王’……中国人开始移风易俗……全部变成‘金毛狮王’……跟着时代变……搞得我们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面看着一群群‘狮子’吹胡子瞪眼睛,弄不好兴许他也会跟着‘狮子’们一起唱时代歌,跳时尚舞……大街上,小路上,全都洋溢着一股股浓浓的时尚气息。小姑娘们失去了往日的童真,不会再有她们在田野拾麦穗的身影了;小伙子们也不再那么勤劳,而开始跟着录音机里的歌声跳起疯狂的舞蹈;老人不再慈祥温和,而是被时尚甩得远远地,在一旁流泪……”
看着一篇篇似有说不完的话的新鲜作文,心情决不亚于换上一套可心的服装,变一种时髦的发色发型。
这是一次学生会用词、有观点、写得快的高效率作文。
掩卷沉思,记得本学期第一次作文:《我的初一生活》、《朋友》二题中任选一题。一节课写下来,多数作文空洞、乏味,甚至有好些篇只达到规定字数的一半。那次真的让我觉得作文教学好失败,已经是初中的第二个学期,我自己调教过一个学期的学生!常练笔、爱课外阅读而又相当活跃的这班学生怎么可能写不出作文来?问题在哪儿?
这问题就是作文需要契机!“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翘起来”,契机之于作文犹如“支点”之于“翘地球”!
因此并不是学生写不出作文,也不是学生不会写作文,而是他们缺乏作文契机。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就得在“契机”二字上做文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作文契机。
课堂作文,若要学生有写、快写,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在写前创造作文契机,激活学生作文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排除杂念,进入状态,文思涌入笔端。而此时学生的情况完全近似于产生了“创作”冲动,写出的文章(哪怕是那些语文素养不高语言修养差的学生),有内容而饱含感情。
写前创造作文契机,对小学和初一初学写作的孩子很必要。有好几次,我让初一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课堂完成的周记,内容80%以上是写当天之事,写上一堂课的有时在50%以上。这是心理学上所揭示的记忆遗忘规律,更主要的还是小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的特点使然。往事往情忘了,而由此题及彼事彼情的思维能力较弱。可以想象,给一题目就让他们写,那有多难,不降低课堂作文教学效率才怪。最好的办法写作文之前,教师耍一些花招,使一些手段,让学生达到不吐不快的境地。
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写作契机。
课外生活天地广阔,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也往往撒下了一路的情感之花。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住生活中写作契机的能力。鼓励并提倡他们抒写写对广阔天地丰富多彩生活的喜怒哀乐之情。这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的第一手素料。而这些材料就是他们作文课上的做炊之米。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有心人;进行说话活动,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心动就行动,培养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等等,都是学生把握生活中写作契机,积累写作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训练学生瞅准作文题(含题目、引文、提示、要求等)中的关键字眼,展开联想,搜索记忆库存,调出、加工或创造写作契机的技能。
这里所说的“展开联想,搜索记忆库存,调出、加工或创造写作契机”,往往是于作文前不长的时间内进行的一个思维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过程就是激发写作者写文灵感的过程。自觉进行这一过程,是一个人作文训练有素和写作能力强的体现。
比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作文题目,P159的《朋友》,只要抓住提示中“援助”、“暖流”等关键词语结合生活中自己与朋友交往的点滴去联想,那么你与朋友间互相帮助,让彼此感到温暖的事儿,就会在沉思的当儿涌上心头……
我们又来看这个作文题:漫步在林间小路,田间小道,或小堤上,小村头,或小河、小桥、小溪边…… 选出其中情景,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题目。 要求前的提示列举了七种情景,也留出了自由选择情景的空间。“情景”在题中就是“地点”、“环境”,是事情发生、发展,人物情感依托,主意产生等等的空间。做这个作文,整个流览作文题后,抓住“选情景”三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引言内或外选择一个最能引发感触的情景,再充分想象彼情彼景,接下来就只管构思标题、落笔成文了。
举一个话题作文的例子——
脚印,司空见惯:有男人的,有女人的;有大人的,有小孩的;有深的,有浅的;有阳光大道上的,也有泥泞小路中的;有高出之巅的,也有大漠深处的;有城乡的,也有边关的;有地球的,也有太空的;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人生道路上的……它们或深或浅,或明或暗,或清晰或模糊,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你、我、他留下的,透过这“脚印”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或令人荡气回肠,或引人深思遐想……
请以“脚印”为话题,自拟文题,自定文体,写一篇幅600字左右的文章。
上例中,引文全方位地诠释了“脚印”的内涵,用对比排比形式列举了不同对象留下的脚印,人们不同地点留下的脚印,以及脚印的不同特点,它们或具体或抽象,加深了写作者对脚印的认识。作文时,你可以就某类人留下的一个或一串具体的脚印,展开联想和想象去写;当然也可以这样来写某个地点的;或者取脚印的比喻义,展开联想和想象,选取素材,写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写人类社会某方面的发展里程及对未来的展望……
话题作文虽说不上家喻户晓,对中学生来说还是耳熟能详的。话题作文题往往由“引言”和要求组成。作文时不能无视要求是肯定的,而引言则需要加倍重视。因为引言大多是列举与话题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或情景,。这些现象和情景,有的全方位地诠释了话题的内涵,有的多方面地揭示了写作的取材范围,有的提示我们写作想象的出发点。作文时,如果抓住引言列举的一个我们熟悉而有感触的情景、现象(或表述该情景、现象语句的关键词语),展开丰富的联想;或以此情景、现象为出发点,广泛地联想,选择最能体现话题精髓的素材,话题作文是容易写,也可以写好的。
诚如是,则学生不会再一看要作文,就不假思索,条件反射般叫苦不迭“你把我们倒挂三天三夜,我也滴不出半点墨水”了。
当然,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要成功地完成一篇篇作文,他们还需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
二00四年四月一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