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昨日的世界”
作者: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王劲 时间:2005/10/5 10:47:4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最早知道茨维格的名字是在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思想刚刚释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刚刚释放的时代,年轻的我们如饥似渴.我们慌不择食地汲取,所有来自西方的作品都曾经让我们着迷,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读了他著名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可惜,饥渴难奈于阅读决不是一个美妙的时刻,那时候的我只能够囫囵吞枣,满足于凄迷的情节和新颖的形式,除了惊讶于他这位“心理现实大师“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细微、洞烛探幽的描写刻画之外,我一无所获。更为遗憾的是,我忽略了大师这部“怀着绝望的心情”回忆过去的巨著,并为此付出了擦肩二十年的沉重代价。
今天,我远离欧洲大陆——那个陌生的,我只能够依据阅读才能有些微了解的国度,远离那个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一切正常秩序。和平的云彩环绕着,和平的轻风吹拂着,我安静而且祥和地静坐一隅,借这永远流传的文字,和大师对语。
但是,没有一次阅读像今天这样的沉重,沉重的浓云覆盖着我的身心,使后辈如我,通过文字的力量走进了一个时代,走进了一个世界公民的心灵。
当我沉浸在《太平世界》、《上个世纪的学校》以及《巴黎,永远焕发青春的城市》之中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渴望能够伸手触摸那些古老而宁静的城市,触摸那些笼罩着它们的典雅的风俗,健康而强壮的身躯,乐观的幻想和进步不已的科技力量;触摸那些诱人的文化生活,那些充满欢乐的自然时光,那些锲而不舍的对艺术的追求;触摸那些刻在普通人生活之上的从容不迫,温文尔雅,那些在今天似乎已经永远不能实现的沉思的自由,那些富足的安稳和闲适……
然而,在我的内心,我深切地知道,这一切,将在我的眼前破灭,毫不留情地被毁坏,践踏,蹂躏,所以,我的喉咙发涩,心口发痛,痛切心肺的疼痛,沿着阅读的深入渐渐切进我的思想,我的心灵,让我即便在已经远离了战争的今天,依旧惊悸不已,恐惧不已——人这种动物,究竟要为和平付出多大的代价?
没有经历战争的人,永远也不会理解那份深切的恐惧。就像我,现在,我的恐惧除了让我沉思,让我热泪盈眶,还不至于逼我逃离,逼我用自身的弱小去和强大的狂热群体搏斗,甚至逼迫我毅然选择结束以微小的声音去呐喊,去维护内心最坚贞的理想的战斗,逼我选择死亡,所以,我也就永远不愿意去相信茨维格在完成了这部他生前最后的散文作品后的1942年,在个人已经逃离法西斯的劫难,在远离战火的南美可以过上宁静舒适生活的时候,毅然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处于对人类的极度失望。
请允许我把下面这一大段文字引用出来:“如果人失去了自己立足的土地——这也必须要自己经历过才能理解——人就挺不起腰板,人就变得越来越没有把握、越来越不相信自己。我坦率承认,自从我不得不靠外国人的身份证或者护照生活的那天起,我就从未觉得我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原来的我、真正的我相一致的一点天性永远被破坏了。我变得比原来的我谨小慎微多了,我——早先的一名世界主义者——今天时时有这样的感觉,仿佛我现在一定要对每一口被我这个外国人吸走的空气特别感恩戴德似的。我心里自然很明白,我知道这种奇怪的想法是荒谬的,可是什么时候理智能战胜自己的感情呢!我几乎用了半个世纪来陶冶我的心,让我的心作为一颗‘世界公民’的心跳动,但无济于事。在我失去我护照的那一天,我已经五十八岁了,我发现,一个人随着祖国的灭亡所失去的,要比那一片有限的国土多。”
所以,“当他们——那些作家们、教授们、当时突然冒出来的爱国者们——的感情是真诚的,并且真心实意地认为要干点什么”时,并且已经把这样“纯粹的、勇于牺牲的热情渐渐转变为一种最恶劣、最愚蠢的感情的放纵。”为战争煽动、不断地给人服“兴奋剂”的时候,茨维格是清醒的,他“在别人头脑发热和乱嚷嚷的时候,隐居到自己的内心和保持沉默。”宁愿成为一个勇敢的“失败主义者”,并毅然孤独地开始他自己个人的战争——“向利用当时群众的热情背叛理性的行为作斗争”。
茨维格是这样一个深切的热爱着和平的诗人和作家,他是一个始终清醒如一地为反战而斗争的伟大灵魂,是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有思想的英雄,有道德的英雄,哪怕他自己也常常怀疑究竟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抑或确实是别人聪明自己发疯的英雄。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可是那狂飙一样把所有次序都破坏殆尽的战争,就像所有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一样,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不留任何痕迹地消失,消失得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但这不朽的,永恒的作品将永存,它带着作者内心的绝望,对和平不懈地追寻和维护,他的欢乐、兴奋、忧愁、哀伤,他的悲观的情调,他坦陈的自己的心声,永远留在这个经历无数战火的肮脏世间。
十天来,我一点一点地在文字里徜徉,试图透过茨维格的这些满怀绝望的回忆,感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动荡的社会风貌,结识那个曾经自由的时代里涌现的无数世界文化名人的音容笑貌。
在初夏灿烂的阳光里,我掩卷凝思,那些睿智的语言如清晨的阳光在晶莹的露珠上跳动一样,让人如痴如醉。
回首我存身的世界,黯然发觉:战争的阴霾依旧在我们身边徘徊,战火的硝烟依旧萦绕在我们安详的生活之中。是的,没有谁喜欢血腥的屠杀,没有谁喜欢动荡的颠沛流离,没有谁愿意在枪炮声度日如年,那是一种我们永远不愿意亲临的现场。但是,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战争的火苗撒播在大地,世界性的,或者地域性的战火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刀光剑影,无数无辜的人们一而再地被战争的策动者或应和者强迫着把血肉之躯焚毁成了灰烬。
缅怀那个平和安详的“昨日的世界”,让我们一起阻止战争对生命对自由重新犯下无可弥补的罪过,让我们用共同的力量来拒绝在自然的大地上,把人类重新堕落成自相残杀的生灵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