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浅析古典诗词中梅的情感走向
湖南省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 罗芳
梅,性耐寒,早春开花,历来受人们称颂,被誉为“四君子”(梅、兰、菊、竹)之首,有中国“国花”之称,是深受文人墨客喜欢的一种花。在古典诗词中,以梅入题,借梅抒情的诗作很多,而梅在诗人笔下的情感走向也是多元化的。笔者不揣浅陋,在此略作分类,以示知无不言:
一、 折梅忆远人
折梅与怀人有关,可能源自刘宋时陆凯赠范晔的诗,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周密的《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即用此典故,“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看似情谊无限,相思苦极,实含难言之意,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在很多的折梅诗词中远人亦指恋人。如《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从忆梅到折梅,引起对恋人的怀思有一个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又如王之道的“一饷凝情无语,手撚梅花何处”,欲寄无由,苦闷非常。再如李清照的“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丈夫早逝,知音难觅,词人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却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一曲哀音,缭绕不绝。
二、 以梅寄乡情
借梅写怀乡之情,最有名的当属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作者向故人询问家中寒梅花是否开了,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思乡之情。另有清代诗人汪中的《梅花》: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诗人从“孤馆”寒梅萌发,推知春风将缓缓到来。由“孤馆”想到“故园”,既然“孤馆”的“寒梅”已经萌发,那么,“故园”的小河边,梅花也该开放了。于平淡质朴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三、 用梅言品性
梅,数九寒冬,傲雪开放,清香四溢,因此古人将它当作品格高尚,气节坚韧的象征。如陈亮的“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辛弃疾《临江仙•探梅》“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写梅花亦与众不同,梅毫无花的娇娆妩媚,全是雪的铮铮傲骨。王冕《白梅》“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歌颂梅花不混于尘俗、挺立于冰雪、送香于人间的高洁坚韧的品格。张孝祥更出奇语: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张道洽平生作梅花诗三百余首,可见其对梅的偏爱。在此略举一例: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写出了梅的不甘媚俗,标格之高。正因此故,很多诗人也借梅来表现自己的志向与情操。如谢枋得的“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用斗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以表自己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向敌人屈膝的志向。又如蒋捷的“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梅花在此化作坚守气节,忍受一切痛苦与严峻考验的遗民志士的象征。
四、 借梅叹身世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题为《忆梅》的五言绝句: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作者一反前人之意,并未写自己对梅花的爱慕之情,而是写自己对梅花的痛恨之心。原来在作者看来,寒梅虽春前开放,但在春回大地的时候,它却凋谢了,不免遗憾,这种遗憾继而转化为怨恨。春去春回,花开花谢,草木荣衰,自有它的规律,作者为什么对它如此怀恨在心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作者的人生历程中寻找其中的原因。李商隐仕途不顺,受到党伐之争的迫害,一生困顿落魄,最后潦倒至死。李商隐满身有“寒梅的奇香”,却赶不上美丽的春色,成为被人遗弃的“去年花”。不难看出,诗中的寒梅,正是诗人人生的缩影。又如苏轼的《和秦太虚梅花》: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将赏梅与个人的身世巧妙地结合起来,写来了自己无限的感慨:似水流年,韶华易逝,而自己命途多舛,穷愁僚倒。再有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垂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变,写出作者晚年漂零凄苦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读来真切感人。
湖南省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 罗芳
QQ:25360769
联系电话0734----5388716
邮编:421411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