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写不出,只怕想不出
作者:温州市实验中学钱胜武 时间:2010/6/16 21:57:5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这次的题目是: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那么对这个题目,应当如何审题呢?我觉得弄清“行者”的含义是审题的关键所在。
“行者”在提示语之中,有表示“行动”之意,而后提示语又表明此次作文,如果单单写行动,还是不够的,还应当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当然如果学生只是在提示语上下功夫,那么,在完成本次作文时,会受到一些自己个性审题的干扰。我以为审题应当从题目入手,所以,弄清“行者”的多重含义,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行”,有“走”的意思,在《醉翁亭记》里就有“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行者”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走路的人。那么如果行者定位于些,也是可以写出好文章的,可以从现在大多人过着忙碌的生活,而我们可以从“我”喜欢时常漫步,喜欢走路,因为在走路,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意外”的风景,此时,“行者”只是一个学生个体思考的载体,表达的载体。
二、“行者”,我们可能会想到或者应当知道在《西游记》里的一个人物——孙悟空,也叫孙行者。那么我们其实也可以从这位主人公的身上发掘一些“行者”的内涵了——追求自由、抱打不平、疾恶如仇、责任心强……他常用的有一句口头禅:“俺老孙来也!”正是他“行者”的写照。学生可以从孙悟空性格的角度来诠释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从人的品格形成来写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可以以一句话来贯穿全文,以形象动作描写,以起伏的情节来行文。
三、从提示语之中,发现提法语背后的话语。提示语,例举的事例,学生应当从理解,其实不是行动不行动的问题,而是为什么而行动的问题。所以,学生可以在“做一个‘行者’”的“行者”前加一个适当的修饰语,这样文章也就好写了。比如: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做一个言行一致的“行者”、做一个承前启后的“行者”、做一个懂得关爱他人的“行者”……这样把题目细化,从而更好地写作。
四、我们还可以把题目写成一句相对有哲理的句子,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以便于更好地写作。如:做一个行者,做一个有思想的行者,做一个思想支配行动的行者;做一个行者,应当做一个言行统一的行者;做一个行者,做一个关爱他人的行者;做一个行者,做一个能内心自省的行者;做一个行者,做一个具有洞察力的行者……其实,把题目适当地缩小,往往会让自己更好地选材。
人,是思想才芦苇。人因为思考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本次的作文题,其实难与不难,全在学生自己的日常思维,而这个也很好地诠释了作文教学的一个要求,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选材有个性,内容充实。
我想,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就不怕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