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我要握着你的手——心解《陈焕生上城》

作者: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 史发民  时间:2008/4/16 15:47:3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再一次执教《陈焕生上城》。
  再一次想起永恒的“阿Q”以及随之响起的不间断的嘲笑声。
  再一次想起的却还有俺爹俺娘,且伴之以“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的训诫。
  再一次想起的还有总是被人忽视以至于遭人嘲笑的俺爹娘们“无聊的作践”之后的“忍痛放弃”和“拍着大腿”“叫道”“有了”的“高兴”。
  我再一次握住你的手,久久的,无法松开。
  这是怎样的一双手?
  干裂的皮,厚硬的茧,黝黑的手背,总是弯曲的五指,似汗渍浸得泛白更似盐碱浸蚀的土地的手心,大方,温热,有力——一握,能拉你出十八层地狱。却也非常的过敏,过敏得,能觉得出微风中游丝般的哆嗦。
  这双大男人的厚大的手,是很真的能手:极为勤俭、灵敏与敏感。习惯性的会炸“格拉嘣脆,又香又酥”的“油绳”,这双手本能的捧起过“有点烫”的“龙头里留下的水”,这双手中的右手在主人发烧却“嘻开”嘴角“微笑”后“像听到了美妙的乐曲似的,在右腿上赏心的拍了拍”,这双手常常“摸摸袋里”里的僵饼,“拿出来啃了一口”。这双手却很少有机会“只得抖着伸进袋里去摸钞票,然后细数了三遍,数定了五元;交给大姑娘时,那外面一张人民币,已经半湿了,尽是汗”。
  还是这一双手,却似小孩或大姑娘似的,好奇、羞涩、莫名其妙地触摸出一个焕然一新的世界。这双手握过“县太爷”吴书记的手,与吴书记的汽车在发高烧迷糊时亲密接触过,这双手“一摸”过“身下贼软”的“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
  正是这一双手,干过“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把”的“恶作剧”,也干过“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的可笑可怜又似可敬的“傻事”。
  值得回味深思的,是他“恶作剧”时的故意与小心,放任与收敛。他没有无赖似的蛮横狡辩,也没有瘪三似的暗偷明拿,更没有打砸抢式的肆意破坏。他只是“患得患失”一时“懊恼”不平,虽然心里认为:“即使弄成猪圈,也不值!”,也只局限于“弄脏”而已。
  可就在他拿定主意“困足到十二点走”之后,却“千怪万怪,只能怪自己”,于是,他“忍痛放弃算了”。
  本性上,他是多么“善良”“质朴”“实在”,“勤俭”,“患得患失”得有些“窝囊”,却也有些“大气”。
  千不该万不该,这双手在面临“交不出账”有没胆量说谎的“困境”时,竟然忘了“本性的善良诚实”,竟让本能的“好讨嘴上便宜”突然苏醒,竟然有了“拍着大腿”的“神气”之举——“他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千不该万不该,它把陈腐但依然流行的“精神胜利法”捡起来,充作“救命稻草”,在“封建等级”面前,随其波逐其滥;千不该万不该“从此,陈焕生一直很神气,做起事来,比以前有劲多了”,从此,它转业了——它干上采购,不用再摸锄头把刨土了。
  可这真的只能责怪他吗?且不说狭隘的农民有着浓厚的“封建等级意识”,就连高等文明的高级单位,如医院如招待所,不是也有为“县太爷”吴书记而“笑着说”而热心“关照”而“甜甜的笑”“笑得甜极了”的“穿白衣服的人”和“真是绝色”的服务员。她们可是服务单位的白衣天使!微笑服务是她们的天职,可陈奂生要享受,就得有”吴书记作陪,要不就得看她那张“冷若冰霜的脸”。
  可悲的,不止是“她们”,还有“我们”,还有“先人”们,还会有“后人”们吗?毛骨悚然,不敢往下想。
  要从“因袭的重担”下解脱,是多么艰难,又多么平凡,“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浸泡了他汗水的田地里,回归正业,勤俭耐劳起来,成了种田大户,后又出国。他的故事在不断的演绎着,他的性格正在不断的塑造着,他的精神也在不断的滋养着他的子子孙孙。
  陈焕生,我要永远的握着你的手。一旦握手,就不再放手——这双让我们自知,自信,更自强自尊的舵手。
  真的要感谢高晓声,难忘他说出的我的心声:
  他们善良而正直,无锋无芒,无所专长,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似乎无有称道者。他们是一些善于动手不善于动口的人,勇于劳动不善思索的人;他们老实得受了损失不知道追究,单纯得受到欺骗会无所察觉;他们甘于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争得少有的欢乐;他们很少幻想,他们最善务实。他们活着,始终抱定两个信念,一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相信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活下去,二是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使他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他们把根子深埋在现实之中,始终对现实抱着无限的希望,并且总是尽一切努力去实现那种希望。
  我对陈焕生们的感情,决不是什么同情,而是一种敬仰,一种感激。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bbg 于04-18 21:55发表评论: 第2楼
  • 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
  • 问好 于04-18 16:11发表评论: 第1楼
  • 农民本色,本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