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0/29 9:19: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道小题,约12750字。

  普宁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48分)
  1. 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的宗法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至上,故B项排除;材料中宗族与宗教是两回事,故C项排除;利于邻里和睦有其影响,但是反映不了题旨,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晴】土楼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
  2.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君主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故选B;分封制度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宗法制是按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排除A;君主制指最高权力者的制度,属于中央官制,排除C;D是秦朝开始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故选B。
  点睛:审题的要义是寻找中心句。由本题的关键信息“‘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说明材料考查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就选项而言,AC不属于地方管理制度,而郡县制虽是地方管理制度,但时间不符。
  3. 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树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周封邦建国
  B. 秦朝设郡置县
  C. 汉朝行“推恩令”
  D. 元朝广设行省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可以看出是对诸侯国的描述;从“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可以看出是对郡的描述。既存在郡县又存在诸侯国的情况出现在汉朝初年,从“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可以看出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在西周时期不存在郡县;B选项错在秦朝不存在诸侯国;D选项时期不对。
  点睛:本题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核心内容,本题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诸侯”和“郡”。历史上出现诸侯国与郡县并行的现象只有汉朝初年。汉朝初年,郡国并行,行政区划呈现“斑马式”的特点。时代一旦确定,其他选项都被排除。
  4. 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戈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B. 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
  C. 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
  【答案】A
  【解析】
  《戈射收获图》反映的便是狩猎、生产的情景,这体现了当时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的劳动和技术的发展,故BC项排除;D项是商周时期的,不符合题意。
  5.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
  A. 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 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答案】D
  【解析】
  材料叙述了古代民间将科举及第的美化与神化,表现了古代民间对于考中科举的进士、举人的崇拜以及对于科举及第的崇拜,并没有涉及科举制的作用,故答案为D。ABC三项都是在论述科举制本身的作用,但材料讲的是民间人士对科举的态度,这三项与材料不符。
  6. 北宋建立不久,宋太宗对宰相说:“井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这段话反映出北宋初期
  A. 社会秩序安定
  B. 土地兼并缓解
  C. 租佃关系发展
  D. 井田制度得到恢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井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可知,由于宋朝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故才会出现贫富不均,统治者赞赏井田制,是希望能借此缓和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故从侧面反映了宋朝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由材料“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可知,宋初社会矛盾尖锐,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统治者对井田制的赞赏,但并没有恢复井田制,故D项错误。
  7. 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到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材料反映了
  A. 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
  B. 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
  C. 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而到了元代经济重心在南方,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就能证明这一点,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信息中也没有提及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提到浙右水田的粮食产量高并不是说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8. 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
  A. 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
  B. 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
  C. 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
  D. 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答案】D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