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统测(期末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道小题,约16940字。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统测(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B.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C.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民治”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政权和族权相结合,故B正确;夏商周时期并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故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说法错误,故A错误;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周代分封制并不是“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C错误;“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例如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三者不同的含义和阶段入手,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其中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符合题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 清徐栋《牧全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 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B. 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 县令是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 宰相制度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但地位低于郡守,故A错误。元朝只有中书省长官是宰相,故B排除。县令是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故符合“在外则县令”,故C正确。秦朝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的是太尉,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3. 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A. 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B. 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
C. 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D.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反映了唐太宗认识到国家顶层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为此唐太宗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故A、B项错误;D项是宋朝采取的措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名师点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4. “既要保持皇权的绝对高度集中,又要解决决策低效的矛盾,这在洪武(朱元璋年号)年代并没有通过制度变革的方式得到完成和实现,但它为后世嗣君的政治变革指明了方向并预留了空间。”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设内阁是君主集权体制的一次调整
B. 朱元璋的勤政引起了明朝制度变革
C. 明代政治变革预示了社会进步趋势
D. 朱元璋的改革为集权提供制度保障
【答案】A
【解析】材料“保持皇权的绝对高度集……洪武(朱元璋年号)年代并没有通过制度变革的方式得到完成……为后世嗣君的政治变革指明了方向”反映了明太祖废除宰相,加强皇权,这为明朝后代君主设内阁“指明了方向”,故A正确;朱元璋的勤政与明朝制度变革之间没有直接因果联系,故B错误;明代政治变革的趋势是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民主政治,这并不代表社会进步趋势,故C错误;D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洪武(朱元璋年号)年代并没有通过制度变革的方式得到完成”,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洪武(朱元璋年号)年代并没有通过制度变革的方式得到完成……为后世嗣君的政治变革指明了方向”,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废除宰相到设内阁的变化过程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在此,费正清
A. 支持了“鸦片战争是一场商业战争”的观点
B. 揭示了鸦片战争是英国对华侵略扩张的实质
C. 阐释了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战争结果
D. 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鸦片战争本质的认识。根据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可知,英国为了向中国倾销鸦片,牟取暴利,而发动的殖民战争,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种观点支持了“鸦片故争是一场商业战争”,否认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A项正确,BD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名师点睛】鸦片战争的背景
中国
英国(根本原因)
政治
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立宪制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工业革命;抢占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对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与掠夺
军事
军备落后
坚船利炮
思想
天朝上国
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
6. 下图是19世纪中国政治腐败情况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清朝政治腐败与经济发展水平趋向一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