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题,约13890字,有答案解析。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主观题(答案2b铅笔填涂答题卡)(60分,每题2分)
1. 西周孝的对象为祖先考妣(不包括健在的人),孝的形式是祭祀,以不断强化祖先权威和同出一祖意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至春秋,孔子倡导的孝的基本形式是侍奉父母,将孝下移至庶人,为人子者都是孝的主体。这种变化反映出
A. 父权挣脱宗权
B. 宗法观念淡漠
C. 礼乐制度瓦解
D. 小农经济确立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强化祖先权威和同出一祖意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到“基本形式是侍奉父母,将孝下移至庶人”,说明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作用日益衰微,父权挣脱宗权,故选A;B不符合材料主旨,CD与材料无关。
2. 《国语•鲁语上》日:“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A.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
B. 具有制度性保障
C. 以礼乐制度为基础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先王制诸侯”、“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不准确;D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核心)的。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3. 春秋时期,晋国任用楚国出奔者王孙启、析公、雍子、子灵等,借这些贵族的知识和才能,“以害楚国”。如城濮之战,王孙启“为先轸谋之,大败楚师”。出奔和“楚才晋用”现象表明当时
A. 政治观念开放,君臣关系尚未固化
B. 分封制瓦解,君权的“沉降”
C. 贵族政治消亡,“尚贤”观念出现
D. 士阶层崛起,道德意识淡薄
【答案】A
【解析】 材料“晋国任用楚国出奔者”“以害楚国”直接说明春秋时期政治观念开放,君臣关系尚未固化,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君权的“沉降”,没有涉及分封制的信息,而且分封制是春秋时期开始瓦解,排除B;材料中“借这些贵族的知识和才能”,体现了“尚贤”观念,但“出现”不能体现,而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排除C;材料中重用的是“贵族”,不属于“士”阶层,出奔和“楚才晋用”现象说明国家观念淡薄而非道德意识淡薄,故排除D。
4.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 地方吏治废弛
B. 试图重建礼乐制度
C. 君主专制加强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材料文字“汉代多次出现……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项地方吏治与题干无关;B项的礼乐制度指的是先秦的礼仪典章和雅乐教化制度,这同样与材料无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