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9月)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8010字,有答案解析。
昌吉市教育共同体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时间:7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为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著作《便民图纂》的插图,插图中竹枝词为:“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变
C.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D.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
2.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烨。这些农具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己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 )
A.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 B.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 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5.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C.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6.明代学者张翰说“四方之货不产于燕(指北京)而毕聚于燕”,传教士利玛窦也说“北京什么也不生产,但什么也不缺少”。据此可推知( )
A.北京的虚假繁荣下埋藏着巨大危机 B.北京城市经济为统治阶层服务
C.明代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越来越明显 D.明代民间工商业经济繁荣发展
7.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 )
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
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
D.“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8.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 )
A.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 B.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
C.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 D.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9.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这说明( )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 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
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 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
10.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