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金卷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题,约15140字,有答案解析。
【衡水金卷】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历史试卷
第Ⅰ卷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武王灭商,封纣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弟)于附近建国监视(即为三监),此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货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答案】
【解析】
西周分封制下分封殷商后裔为诸侯,同时封同姓亲族为诸侯,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些措施有利于将中原文化带到各地,推动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形成。故答案为A项。确保贵族权力有效承袭的是宗法制,排除B项;第一次分封没有推动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排除C项;三监之乱表明第一次分封未能防止叛乱的发生,排除D项。
2.春秋初年,齐相公、晋文公曾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北击戎狄,拥戴周王。这些行为
A. 加快了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
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
C. 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
D. 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春秋初年,周天子王道渐衰,中原诸侯国又时常受戎狄等游牧民族的侵扰,齐桓公就乘势而起,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九合诸侯,讨伐山戎,这一举措显然有利于华夏族融合的发展,故A项正确;春秋初年是东周开始时期,故B项错误;导致各地战火不断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宗法制和分封制此时并没有彻底瓦解,故D项错误。
3.甲骨文中有关求丰年和降雨的ト辞很多,但商王并非直接向他们心中的最高神一一“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商代
A. 王权与神权结合
B. 占卜决定戎和农
C. 宗法观念已形成
D. 祖先地位高于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求神的过程中借助祖先,说明商朝时期已经形成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故C项正确;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主要通过“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来体现,而材料侧重于强调祖先在商王处理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因此排除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戎占卜的信息,排除B。材料强调“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表明在商朝神的信仰地位是最高的,排除D。
4.有学者批驳了“春秋战国时社会变革是经过奴隶起义完成”的观点,认为一种社会形态向另种社会形态过渡,是社会物质生产的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以新的经济因素为前提,而不是单纯暴力作用的结果。该学者的观点
A. 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 全盘否定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 正确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动力
D. 夸大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形态变化中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这里显然是夸大了经济因素在社会生产变革中的作用,实际上春秋时期,社会内部已孕育了封建的生产关系,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产物,故D项正确;材料批驳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批驳但是不是完全否定阶级斗争作用,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社会的进步除了经济因素,还有政治、文化以及阶级等综合因素的推动,故C项错误。
5.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A. 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 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
C. 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答案】D
【解析】
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治”,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C错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