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1(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9/28 17:03: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打包4套)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新人教版20180815444.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新人教版20180815445.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20180815446.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新人教版20180815447.doc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1(新闻导入) 2017年4月6日,中国海军第26批护航编队开展海上航行补给,完成补给后编队继续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航渡。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近代海军筹建从哪一事件开始? 当时筹建了哪三支海军,建立海军的背景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导入2(温故式导入) 中国在抵抗列强战争中的接连失利,使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风东渐已势不可挡。中国面临着既要抵抗西方侵略又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既要保卫自己又要改造自己的历史课题,洋务运动就是探求解决这一课题的一次努力。中国是否就此强盛了呢?它使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堂探究 板块一 洋务运动的兴起
  分组讨论: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派为什么进行洋务运动?
  答案:“洋务”是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过渡语: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板块二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企业?
  答案:(1)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等,而且将外国机器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此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2)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90 年代)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自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过渡语: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洋务运动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板块三 建立新式海陆军
  观看视频(课件展示):洋务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派筹建了哪三支海军?
  (2)这时的新疆面临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布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起来?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2)问题:19世纪70年代,新疆大部分地区被阿古柏占领,俄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1(歌曲导入) 《七子之歌•台湾》中唱到:“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导入2(温故式导入)近代的中华民族可谓多灾多难,饱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西方列强发动的哪两次侵略战争?同学们知不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对中国发动了怎样的侵略战争?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堂探究 板块一 甲午中日战争
  (1)(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2)李鸿章认为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备投入不足,军事力量不如日本。你是否同意李鸿章的观点,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平壤战役;黄海大战和威海卫战役。
  (2)不同意。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了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过渡语: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板块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
  阅读材料:
  材料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兵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
  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上述材料出自哪个条约?这个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答案:(1)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2)第一,日本占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便利了日本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侵略,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第二,二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过渡语:《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美国、沙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也不甘示弱,纷纷到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板块三 瓜分中国狂潮
  出示(课件展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要求看图说出有哪些国家参与了对中国的瓜分?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答案:美国、英国、沙俄、德国、日本、法国等。中国几乎被列强全部瓜分,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
  目标 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3.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近代史上的仁人志士善于向西方国家学习、勇于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
  重点 1.公车上书。
  2.“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
  难点 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
  学
  内
  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诗歌导入) 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同学们,这是谭嗣同临刑前高呼的一首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的祭死之诗。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被害前发出的感慨,表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与谭嗣同一起牺牲的还有哪些人?是谁害了他们?谭嗣同等人为什么被杀,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导入2(温故式导入)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有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挽救民族危机,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唤醒国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 戊戌变法”。在本课中,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先人所谱写的壮丽悲歌!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分组讨论:(1)公车上书的背景是怎样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公车上书后,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那么,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呢?
  答案: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影响:虽然上书没有成功,但它是爱国知识分子的一次请愿运动,冲破了清朝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在封建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地震动,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等。
  过渡语: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板块二 百日维新
  阅读材料:
  材料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维新”措施“新”在哪里?有什么进步意义?
  答案:“新”主要指:主张兴民权,开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启蒙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结束语: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伴随着激烈斗争,甚至出现挫折失败,为此要付出沉重代价甚至流血牺牲。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掲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A )
  A.公车上书 B.创办《万国公报》C.成立强学会 D.开办新式学堂
  2. 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C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3.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B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5.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B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