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2(5份)
- 资源简介: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打包5套)人民版必修1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学习总结学案人民版必修120180821148.doc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120180821140.doc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120180821142.doc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20180821144.doc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20180821146.doc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准确理解重要历史概念,如工农武装割据、新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
2.注重专题知识梳理,如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国共关系的演变等。
3.抓住主要线索,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近代中国人民掀起了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历史意义。(重点)
2.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农民斗争的局限性。(重难点)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各地群众特别是两广地区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2.准备: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宣传、组织起义。
3.过程
(1)起义:1851年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建制:永安建制分封,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全盛:1853年,北伐、西征、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分析理解]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鸦片战争的军费和赔款以及随后的经济侵略,使中国阶级矛盾激化,是起义的重要原因。另外西方基督教的传播被农民阶级利用改造成为组织发动起义的新的思想工具。
[思维点拨]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王朝统治下长期积聚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汇聚而成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农民阶级与封建主义两大矛盾的集中体现。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①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②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③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2)目的: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3)评价
①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其平分土地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的办法,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2.《资政新篇》
(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上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工矿、交通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外交上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文教上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第2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经过,认识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趋势。(难点)
2.了解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建立中华民国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重点)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政治基础
①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②清政府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2)组织基础:1894 年后,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3)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等武装起义。
(4)思想宣传: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的努力。
(5)有利条件:1911 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2.爆发: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误区警示]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因为发生在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即狭义上辛亥革命特指武昌起义。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重大举措
(1)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思维点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以后,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逐渐取得了正统地位,这种进步意义是巨大的。当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
(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提高了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
(3)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易混易错]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并非整个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来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重点)
2.掌握五四运动的精神,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作用。(难点)
3.把握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背景,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重点)
4.掌握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认识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的结果和影响。(重点)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初期 1919 年5 月4 日至6 月初 北京 青年学生
后期 1919 年6 月初开始 上海 工人阶级
(3)结果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①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
②阶级基础: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外部条件:国际上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3)主要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4)意义: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
(1)时间:1922年。
(2)内容
最高革命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提出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易错提醒]
五四运动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因为并没有收回山东的主权,提出的口号也没有完全实现,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图解识记]
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概况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