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卷(4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42份打包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热点 寻突破 主题一 (专题提升)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创新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1讲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2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5讲 19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教文艺(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 工业文明的兴起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7讲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与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8讲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1 (专题提升)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10 (专题提升)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3 (专题提升)儒家思想的演进与现代价值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4 (专题提升)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5 (专题提升)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6 (专题提升)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7 (专题提升)辛亥革命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抉择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8 (专题提升)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9 (专题提升)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三)信息文明 (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一)农业文明的辉煌 (专题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探高考 题型1 (专题提升)背景、原因类非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探高考 题型2 (专题提升)内容、措施类非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探高考 题型3 (专题提升)影响、意义类非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探高考 题型4 (专题提升)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探高考 题型5 (专题提升)评价、评述类非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探高考 题型6 (专题提升)开放探究类非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热点 寻突破 主题八 (专题提升)关注不同视角下的热点微观话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热点 寻突破 主题二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热点 寻突破 主题六 (专题提升)关注三农,重视民生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热点 寻突破 主题七 (专题提升)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热点 寻突破 主题三 (专题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中西方思想的交流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热点 寻突破 主题四 (专题提升)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与社会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热点 寻突破 主题五 (专题提升)近现代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 Word版含答案.doc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15•广东肇庆三模)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唐朝
解析 材料“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体现了贵族政治的特点;“其势不得不变”说明要变革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做人的道义是亲近自己的亲人,亲近亲人所以能尊敬祖先,因为尊敬祖先所以能把同族人聚集在一起,因为同族人聚集在一起,所以有严谨的宗庙制度,有严谨的宗庙制度所以有国家的尊崇,重视国家所以爱戴百姓”,故尊宗敬祖是人本性,但这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宗法制,宗法制体现家国结合,也就是“家国亲情一体”,故B项正确;君主和百姓的关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亲亲”、“尊宗”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不是分封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5•四川雅安三模)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认为,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
A.农村不受中央控制 B.农村管理注重血缘关系
C.农村实行村民自治 D.农民有较大的自主权
解析 “农村不受中央控制”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说明农村管理注重血缘关系,故B项正确;农村的自治是通过宗族实现,不是真正的村民自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的自主权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5•湖南衡阳一模)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解析 秦朝在加强国家的管理时,注重礼法并重,故A项错误;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其实质是人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国家管理已有了明确的制度规定,故C项正确;秦朝建立的制度体现的仍然是专制,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5•山东烟台一模)“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解析 A项是对郡县制的描述,属于史实,故A项错误;B项是单纯对郡县制的评论,属于史论,故B项错误;史识是在分析大量的史实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C项涉及到整个中国历代国家组织结构的形式,显然是在科学研究中国历朝历代国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结论,故C项正确;D项属于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5•河南郑州二模)《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 B.任用儒生参政加强皇权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D.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解析 汉代贤良对策最终选择权在中央手中,故A项错误;材料中由于严助对策表现很好,被汉武帝擢升为中大夫,后来汉武帝又多次通过贤良对策获得了很多人才,而后(宰相公孙弘)又开东阁,招揽了很多有才学的人来谋议国家大事,朝觐奏事,讨论出很多对国家有利的事。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汉武帝时期任用很多有才能的人来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的中心不是讨论选官的标准,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5•安徽淮北一模)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解析 A项没有体现“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说明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第2讲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一、选择题
1.(2015•广东广州一模)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 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
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
解析 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与题干信息“东汉”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可知东汉时期耕作技术日趋完善,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东汉”时间信息不符,且材料并没有涉及土地私有制问题,故C项错误;由材料“山东出土”可知是中国北方地区的耕作技术,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5•山东济南一模文综)右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 )
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 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 ③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题干中“反于晋”可知“桔槔”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①正确;根据题干中“将为圃畦”可知“桔槔”是用于灌溉种蔬菜的田畦,故②正确;从图片中可看出,“桔槔”方便了人们取水灌田,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已经出现,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政府,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2015•河南郑州二模,26)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解析 材料仅涉及家庭投资结构,并未体现是否和市场有联系,故A项错误;明末农村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未减少对犁的依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专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家庭农业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犁耕等多个环节,高投入追求高产出,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5•天津河北一模)观察下列图片,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唐宋时期得以产生或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B.耕作面积不断扩大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农用动力不断革新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经济政策,不能成为“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唐宋时期得以产生或推广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图片有灌溉工具和插秧工具,不只是耕作工具,与“耕作面积不断扩大”无关,故B项错误;以上农业生产工具得以产生或推广主要在南方,这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有关,故C项正确;翻车动力是人力,筒车动力是水力,而秧马动力是人力,无法说明农用动力不断革新,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5•河南六市一模)宋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
C.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
解析 “……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的景象”说明A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体现的第3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与科技文艺
一、选择题
1.(2015•四川眉山一模)有一位古代的思想家这样论述政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功盖天下却从不居功,教化惠及万物,而人民不觉得有所依赖,有功德而不能用名称说出来。”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
A.老子 B.韩非
C.董仲舒 D.王夫之
解析 据材料“功盖天下却从不居功,教化惠及万物,而人民不觉得有所依赖,有功德而不能用名称说出来”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家主张“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韩非是法家思想代表,重视法、术和势的结合,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君权神授,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5•陕西师大附中模拟)“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
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析 “‘魏晋名士’……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符合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于儒家荀子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是墨家的尚贤思想,故B项错误;“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5•江苏南通三模)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 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解析 同等爱护所有的人是墨子的兼爱,故A项错误;“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与“一定会,……,‘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不符,故B项错误;仁政是孟子观点,孟子主张性本善,与“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不符,故C项错误;据“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可知某思想家主张性本恶,而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5•广东深圳二模)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