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34讲打包 缺3讲 Word版含解析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1讲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4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文艺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9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0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2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9讲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纲展示:(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热点提示:(1)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考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家国天下
1.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传承: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职;地方封侯、伯等作为方国首领,臣服于中央。
2.西周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2)内容
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主要封国:齐、鲁、燕、卫、宋、晋等。
(3)影响
①积极: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发展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纲展示:(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热点提示:(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帝国新章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①问题:汉初,郡县、封国并行,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②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作用:封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
①措施:军事方面,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并充实中央禁军;行政方面,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方面,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入。
②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行省制度。
①目的:改变宋代以来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对幅员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②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在全国设立行中书省管理地方事务,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
③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34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考纲展示:(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
考点一 商鞅变法
1.变法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其中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
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希望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变法内容
措施 内容 影响
以农求富 废井田、开阡陌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统一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
加强
集权 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保证
普遍推行县制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订秦律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