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全一册教案(1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9 20:20: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19套)新人教版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58.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59.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60.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61.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62.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63.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64.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65.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66.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67.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68.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69.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70.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71.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72.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73.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74.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75.doc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6476.doc
  俄国十月革命
  课   题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课      型 新课 授 课 时间 11月 教案号 13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 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预设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练习巩固
  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让学生思考,概括归纳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由此导入新课。
  俄国十月革命为什么能爆发,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二月革命的时间、性质、结果。②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概况。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以一战为例,对列宁这句话的理解是
  A.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B.联合国成立
  C.两极格局形成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2012•山东泰安]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个缺口。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中共“一大”召开    D.俄国十月革命
  [2012•岳阳]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成立了巴黎公社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标志着苏联解体
  [2012•盐城]下表的内容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史  实 结  论
  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④苏联解体 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012•福州]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逐层深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总结历史原因、分析历史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突出重点,巩固知识。
  通过运用对比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领会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使学生认识 十月革命的胜利迎 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提问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提问:
  ①什么是两个政权?
  ②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③为什么说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暂时的历史现象?
  展示俄国地图、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指导 学生读图,找出彼得格勒在俄国的位置,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由自己概括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即1918~1920年是苏俄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动脑筋”:想一想,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增强 知识的系统性。
  教师突出强调两个“第一次”,讴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革命首创精神。也可以打出投影: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
  教师打出投影片《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提问:为什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会受到工人和士兵的热烈欢迎?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教师小结: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曲折、长期的斗争。
  学生回答
  学生读导读提纲
  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学生阅读教材提取信息
  学生读图识图,找出彼得格勒在俄国的位置,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
  学生思考:
  十月革命的主要参加者是谁?
  (工人阶级)
  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学生归纳概括
  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
  学生解读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场景
  学生结合本课学过的内容回答。
  学生做题。 明确在两个政权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 际掌权的机关。
  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学生认识工人阶级的伟大作用,了解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是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
  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
  学生深刻领会了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 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   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      型 新课 授课时间 11月 教案号 14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预设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练习巩固
  温故知新 
  复习提问上一课学过的有关内容。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实施的背景、
  时间、主要内容
  重要意义
  22、苏联的成立。 
  时间
  标志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012•汕头]列宁说: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里失败的“尝试”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冷战政策    C、产业复兴法    D、马歇尔计划
  [2012•达州]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
  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
  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
  [2012•泰州]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A.推行农奴制改革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形成斯大林模式
  [2012•恩施自治州]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表现在
  A.解决了国内的经济困难,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C.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了经济危机
  [2012•江苏淮安]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2•白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和“雾月政变”    B.“光荣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D.十月革命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12•广东]列林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012•聊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 料,农民可以全权处  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推动工业化建设  D.对付美国的“冷战”
  [2012•汕头]列宁说:“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 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农业集体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土地法令
  [2012•河北] “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
  A.实施的背景     B.实施的内容      C.实施的过程      D.实施的结果
  [2012•广安]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
  A.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 .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012•徐州]美国人哈默最早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他还劝说坚决反共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苏俄开办企业。后来,福特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美国其它公司也一涌而上。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苏俄
  A.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B.外商经营重要工矿企业 C.帝国主义矛盾消除D.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012•盐城]斯塔 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2•南京]引起右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2•苏州]右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
  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A.俄国农奴制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斯大林模式推动
  [2012•莱芜]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这说明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③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帮助学生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时期采取的非常政策。
  使学生认识到,这 一政策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联地图,让学生了解这已是一个历史名词,存在时间是1922~1991年。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结合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是个人的高度集权,其发展的结果导致了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进而引导学生用生产力标准分析产生弊端的原因及其造成的结果,思考解决弊端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提问
  提问: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三年国内战争 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那么,当国内战争结束后,还要不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呢?由此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教师打出投影: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 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请同学们思考这段话的含义
  指出这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继续实行了。
  思考:为什么 不能继续实行这一政策了?
  多媒体展示苏联地图,明确当时苏联的成立,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到1991年,苏联解体。
  注意区别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称的不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归纳工业化的特点:是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从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 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提问: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说明苏联工业化的特殊性及其取得的成就。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 工业?
  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
  幻灯显示如下资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根据这段话分析农业集体化导致了什么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小结: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动脑筋思考: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哪些不同?
  学生回答
  学生读导读提纲
  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提炼信息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归纳概括
  学生读图识图
  学生读书做标识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
  思考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 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苏联工业化的建设资金主要 采用行政手段来保证、实行高积累多投资。
  学生做练习 学生认识到,这一政 策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因此,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课   题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课      型 新课 授课时间 11月 教案号 15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 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②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统治秩序的工具。
  教学重点 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预设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练习巩固
  温故知新 
  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
  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
  巴黎和会:
  背景:
  时间:1919年-1920年
  参加国:27个
  主宰国:英法美
  三巨头: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
  内容:签订《凡尔赛合约》
  影响:
  实质: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二、国际联盟(板书)
  三、华盛顿会议(板书)
  背景:
  时间;
  参加国:
  主宰国
  会议的主要内容:《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协定》
  《九国公约》
  1922年2月,与会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表面上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实际上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放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等合理要求置之不理。
  [2012•成都]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该体系形成有关的国际会议包括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2•黔东南]2010年10月3日,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第92个年头,终于还清最后一笔赔款,德国此项赔款的依据是
  A.《九国公约》       B.《四国条约》
  C.《凡尔赛和约》     D.《联合国家宣言》
  [2012•广东]根据右表所提供的信 息判断,这些内容出自: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赔款 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有英、法、日等国瓜分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2012•黄冈]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彻底消除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D.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欧洲殖民 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
  [2012•山东泰安]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导致了这一局面出现?
  A.协约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             B.《凡尔赛和约》
  C.同盟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             D.《九国公约》
  [2012•乐山]多元化的世界充斥着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与矛盾冲突 。下面有关“华盛顿会议”的新闻报道,正确的是
  A.《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
  B.《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
  C.《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
  D.《雅尔塔协定》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2012•泸州]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在一战后初期再次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条约》
  [2012•山东临沂]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月5日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表示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排”这一地区,美国曾倡议召开了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2012•荆州] 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帮助学生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 ,为理解战胜国集团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的性质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 图片解读图片的能力
  为理解后面的德国希特勒利用民族主义、复仇主义等建立法西斯专政打基础
  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巴黎和 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认识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统治秩序的工具。
  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提问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如何?
  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
  说明战胜 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由此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请学生看教材《巴黎 和会“三巨头”》图和小字内容,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然后补充讲解:美国有位历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门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
  请学生阅读教材凡尔赛和约内容,概括成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5个方面,
  同学们对比教材战前与战后欧洲地图中德国疆域变动情况,德国丧失了近 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这样残酷的规定对德意志民族心理上会造成什么影响?     
  军事方面,请同学们联系德国十一月革命这个背景,考虑“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这项规定的双重目的--既防止德国军事力量威胁协约国,又为德国保留镇压国内革命力量的相当兵力。
  殖民地方面,“委任统治”权规定的实质是什么?(使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披上"合法"外衣。)
  提问: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但是,我们怎样看待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权益)
  教师讲述: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希特勒所利用。和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便喊出“打倒凡尔赛和约”口号。
  教师补充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它曲折地反映了饱经战祸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盟约中有维护和平、制裁侵略的漂亮辞句,但这不过是战胜大国争霸世界的障眼法。特别是关于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规定,暴露了这一机构的帝国主义性质。威尔逊原本指望利用国际联盟来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但创设国联的主张一经列为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国 联就成为推行英、法意志的工具。所以,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教师归纳讲解英国丧失了传统海上优势;美国取得与英国平等的海军军备权;日本海上强国地位得到欧美列强承认。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相应内容。提问:中国收回山东等部分主权,能否仅仅看作是美英压力的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并明确:这首先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的反帝救国斗争。
  分析:《九国公约》的核心是什么?
  分析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华盛顿会议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削弱了英国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的扩张势头,使中国又回复到受列强共同主宰的局面。它与巴黎和会共同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爪分世界的安排。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请同学们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存在哪些重大矛盾,说明这一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原因。
  教师小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
  学生回答
  学生读导读提纲
  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看教材图片和小字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读 图识图
  学生读书做标识
  学生归纳并分析:哪一条款最能反映 巴黎和会是一次战胜国瓜分战败国的分赃会议的性质?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
  思考
  学生读书提炼信息
  学生看《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的限额》表,讨论分析这种规定对英、美、日的不同影响 。
  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并分析问题
  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
  学生分析归纳
  讲解:
  首先,这个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帝国主义列强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础上,随着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必然动摇这一体系的基础。其次,各战胜国的扩张野心并未得到、也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特别是日本和意大利认为自己所获甚少,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和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已经使这个体系出现了解体的裂痕。
  可归纳为: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
  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
  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
  学生做练习 学生认识到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