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ppt(课件+检测试题,83份)
- 资源简介: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一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共49张PPT).ppt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三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45张PPT).ppt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三 第2讲 二战后冷战、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 (共47张PPT).ppt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政治家、东西方先哲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共49张PPT).ppt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选修四 第2讲 “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共54张PPT).ppt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一 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共49张PPT).ppt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二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份打包)
│16.ppt
│17.ppt
│单元综合测试08.doc
│课时作业16.doc
│课时作业17.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二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5份打包)
│18.ppt
│19.ppt
│单元综合测试09.doc
│课时作业18.doc
│课时作业20.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二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份打包)
│12.ppt
│13.ppt
│单元综合测试06.doc
│课时作业12.doc
│课时作业13.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份打包)
│14.ppt
│15.ppt
│单元综合测试07.doc
│课时作业14.doc
│课时作业15.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二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5份打包)
│20.ppt
│21.ppt
│单元综合测试10.doc
│课时作业21.doc
│课时作业22.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5份打包)
│23.ppt
│24.ppt
│单元综合测试12.doc
│课时作业23.doc
│课时作业24.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三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5份打包)
│30.ppt
│31.ppt
│单元综合测试16.doc
│课时作业30.doc
│课时作业31.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份打包)
│25.ppt
│单元综合测试13.doc
│课时作业25.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三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5份打包)
│26.ppt
│27.ppt
│单元综合测试14.doc
│课时作业26.doc
│课时作业27.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三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5份打包)
│28.ppt
│29.ppt
│单元综合测试15.doc
│课时作业28.doc
│课时作业29.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三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份打包)
│22.ppt
│单元综合测试11.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一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5份打包)
│03.ppt
│04.ppt
│单元综合测试02.doc
│课时作业3.doc
│课时作业4.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7份打包)
│05.ppt
│06.ppt
│07.ppt
│单元综合测试03.doc
│课时作业5.doc
│课时作业6.doc
│课时作业7.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一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5份打包)
│08.ppt
│09.ppt
│单元综合测试04.doc
│课时作业8.doc
│课时作业9.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一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5份打包)
│10.ppt
│11.ppt
│单元综合测试05.doc
│课时作业10.doc
│课时作业11.do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构想(课件+检测)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份打包)
01.ppt
02.ppt
单元综合测评01.doc
课时作业1.doc
课时作业2.doc课时作业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下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 )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
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
解析:分封制的核心是规定了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形成了“天下共主”等级森严的局面,故选B项。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是尚未形成高度集权的局面,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B
2.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拓展了疆域
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 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解析:A项材料不能体现。B、C项均误读材料。由“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行文化渗透”等可知,分封制对民族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7•武汉模拟)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C.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
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
解析: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是丁山先生的观点,只反映了材料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是王国维先生的观点,只反映部分信息,故B项错误;丁山先生和王国维先生都没有提出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丁山先生和王国维先生关于宗法制起源的观点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存在争议,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7•淄博模拟)“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 )
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
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
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
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异姓同姓都会遵循,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无关,故A项错误;周的宗盟是周天子与诸侯的盟会,与会者有同姓与异姓,扩大统治者的力量以维护统治,故B项正确;周的宗盟与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基础上,将周王室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相辅相成的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早期(包括西周)政治的特点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7•郑州检测)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解析:郡县制下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逐渐转变,封建等级制度日益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已经实现部落联盟向封邦建国的转变,故C项错误;
……
课时作业10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资阳模拟)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理论上突破了这一认识。这一突破( )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B.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
C.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是实践上的突破,与题干中的“从理论上突破”不符,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理论上的突破,故B项正确;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属于实践突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属于实践突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2.《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他们(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愈来愈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马克思旨在表明(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工业革命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C.工业革命使殖民者和殖民地的矛盾加剧
D.工业革命必然导致社会离心离德
解析:据材料可判断出,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使工人赤贫,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加剧,这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B
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公社委员会实现了权力集中
解析:据材料信息“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可知,巴黎公社并未消除选民在职业上的限制,且未体现性别上的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公社委员会的组成可知,巴黎公社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公社委员会实现了权力集中,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7•威海期末考试)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之一。他在《随使法国记》中写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作为目击者作者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
B.作者对巴黎公社爆发原因的分析比较客观
C.有助于国人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
D.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解析:巴黎公社的爆发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并非材料中所说的乡勇因为衣食之忧而起兵造反,故B项错误;张德彝的记述并非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