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易错点(1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人文思想-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5 工业文明的兴起和世界市场的形成-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6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7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9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4 19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教文艺-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1.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
A.农业发展迅猛 B.分封制度崩溃
C.郡县制度形成 D.官吏待遇下降
【答案】B
2.唐、宋两代都曾规定: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先。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重树儒学地位 B.抑制商业发展
C.缓和社会矛盾 D.保护宗族制度
【答案】D
【解析】只是在宋代出现理学,重树儒学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业,故B项错误;允许买卖土地,可能造成土地兼并,并不能缓和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先”说明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血缘亲属为优先考虑,宗族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D项正确。
3.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答案】C
【解析】材料“礼经人为理性化”得出不是人的自觉意识觉醒,故A项错误;礼从敬鬼神节仪到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体现不出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故B项错误;春秋时,理性化的礼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表明礼为社会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孔子的社会地位认可是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时,故D项错误。
4.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秦灭六国疆域辽阔,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秦代的郡县制取代西周的分封制,标志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法观念逐渐消亡,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政治制度的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5. “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
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
C.宦官专权已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扰
【答案】D
6.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答案】D
【解析】“兼相爱,交相利”是兼爱思想,“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是非攻思想,“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是尚俭思想,“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是尚贤思想,由此可判断是墨家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
2.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B
3.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粱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答案】D
【解析】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的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
4.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孔子创办私学 B.齐国设“稷下学宫”
C.汉武帝设立太学 D.隋朝开创科举制
【答案】C
5.命名习惯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
“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这种情况表明( )
A.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B.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
C.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答案】C
【解析】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在汉武帝时期,与题中的“西汉中后期”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是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故B项错误;“忠”“孝”“仁”“贤”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说明了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故C项正确;题中并没有反映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故D项错误。
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
……
1.下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
A.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
B.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
C.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D.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原因及评价的理解能力。A、B两项是主观原因;C项与新航路开辟的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不符,故选D。
2.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答案】C
3.“一群法兰克人穿着东方服装,坐在地毯上进食,他们享用以前欧洲从来没有的咖啡、柠檬、胡椒等食品;他们用支票甚至信用状做生意。”这一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14—15世纪 B.15—16世纪
C.17—18世纪 D.18世纪中期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咖啡、柠檬等原产地在美洲,支票是近代金融的表现,这些现象在欧洲出现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故选B项。
4.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答案】B
5.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但是,这对于印第安人则意味着( )
A.“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B.“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对印第安人进行掠夺和屠杀,给他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其他三项都不是针对印第安人来说的。
6.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于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2: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中国文化史》
(1)材料1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1)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等旧制;创建以皇帝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弊端出现;秦朝虽统治短暂,但所创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2)都肯定秦始皇和秦朝的重要历史地位;都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进行评价(都体现了整体史观)。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材料3: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东)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4: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
(2)从材料1到材料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有何变化?
(3)据材料3,指出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措施。此外,还采取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
(4)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影响。
【答案】(1)主张:不歧视;不猜忌;妥善安置。
(2)变化:从“四夷可使如一家”到明确提出了“爱之如一”。
(3)措施:设羁縻府州。策略:“战而后和”;和亲通婚;册封。
(4)影响:得到少数民族拥护,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2)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