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10字。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元谋人的发现及历史地位;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及意义,知道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特征。
【主干知识】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元谋人的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元谋人的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元谋人的发掘情况: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4.元谋人发现的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发现过程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2)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3)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4)发现意义: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1.体质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生产工具
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以他们为例说出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认识到他们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点拨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
(采集、打猎、捕鱼)
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
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
【出示目标】:学生阅读或教师提示。
导学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学生阅读第一目后回答。
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饲养业和手工业等方面思考。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禽、会制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导学2、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况如何呢?请大家仿照第一目学习第二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学生阅读第二子目后回答。
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想象:我国原始的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分工?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想象。妇女:耕作、防止;男子:打猎、制陶;老人:做家务。
导学3、请大家自学第三目——大汶口原始居民。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现了贫富悬殊。
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