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含配套教案,约3100字。
第10课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元代杂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
2.注意把握戏曲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
3.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感受艺术魅力。
预习案
问题引领 基础知识梳理
1.南戏形成原因?
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补充)
①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②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宣泄在戏剧中。
3.为什么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4.分析在戏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5.京剧有何艺术特色?
一、戏曲的起源
1.起源:原始的宗教歌舞——傩(带有巫术色彩)
2.春秋战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因素。
3.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
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二、戏曲的形成——南戏(宋)
1.背景: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⑵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2.地点:浙江温州一带
3.特点:是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二、戏曲的成熟和发展——元杂剧和昆曲
(一)元杂剧
1.特点:⑴多种表演形式结合;⑵有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⑶用演员的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
2.地位及影响
⑴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⑵形成了中国戏曲的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⑴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⑵王实甫《西厢记》
(二)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
1.艺术特色:⑴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刻;⑵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⑶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体。
2.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
3.地位:百戏之祖
三、戏曲的繁荣——京剧
1.京剧形成的背景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提供有利条件。
(2)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统治者大力提倡;下层群众需要)。
(3)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4)广大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2.形成、繁荣
(1)形成: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融合吸收形成京剧。
(2)繁荣:同光十三绝
3.艺术特色
⑴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补充)
⑵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⑶表演艺术: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⑷乐器:用锣鼓和京胡、二胡和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
⑸唱腔“字正腔圆”、念白渗透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给人雕塑的美感
4.地位(意义):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