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10字。
新课标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解读】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定位】
本课为《课程标准•历史(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内容,本课的主题是祖国的统一,贯穿于本课的主线索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理论和成功实践;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组成。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基本内容: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具备了有利条件,我党再次向海峡对岸传达了炎黄子孙的心声。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尊重台湾现状,发出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建议先实现“三通”和旅游探亲。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成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提出来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在中共中央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含包括:“一国两制”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行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问题是西方殖民者强加给中国的民族耻辱,是历史遗留问题。“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香港、澳门的回归,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的方针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创造了条件;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和外交策略推动了回归进程。
香港、澳门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