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7770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章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创设特定情境,烘托气氛,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以达到体验和感悟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概述
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
2、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今成为处理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难点分析
本节的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理解和认识。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了解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高一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以便于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一般,但是学生对历史学科大学习兴趣比较高,尤其对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和个人魅力兴趣浓厚。由于学生对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仅仅停留在兴趣上,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一知半解,因此本课力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教学方式 体验式和探究式相结合
技术准备 运用Powerpoint、Photoshop、 AllVideoSplitter2.4等软件技术。
三、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建设任务,分析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材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