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ppt34(课件+习题+单元测试卷)(7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doc
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ppt
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doc
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
2.3《富国强兵的秦国》.doc
2.3《富国强兵的秦国》.ppt
2单元测试卷.doc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解析】 材料中楚国的楚庄王、韩国的韩桓惠王,表明分封制存在;而从材料“已破陈,即县之”“上党郡”可以判断郡县制存在。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2.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
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
【解析】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遭到破坏,私田出现并得到发展,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被动摇。
【答案】 D
3.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吕氏春秋》曾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据此判断“围剿公田”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
【解析】 解读图片信息,“围剿公田”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田之外开垦大量荒地,逐步导致“公田不治”,井田制逐步瓦解。
【答案】 B
4.“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解析】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实质上都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直接导致了土地私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 B
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
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土地私有制和“初税亩”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诸侯争霸则是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斗争,它体现着分封制的趋于瓦解。铁农具的使用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C
6.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政治特点是( )
A.周王室不被诸侯重视
B.社会制度大变革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北京模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井田制瓦解 ②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③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④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衰微,分封制走向崩溃,故③明显不正确。
【答案】 B
2.(2015•台州高二检测)电视剧《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秦国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 )
A.秦穆公与秦始皇 B.秦穆公与秦惠文王
C.秦孝公与秦始皇 D.秦孝公与秦惠文王
【解析】 秦孝公重用商鞅,使其实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使其走投无路,兵败被杀。
【答案】 D
3.(2015•青岛高二检测)下列四位同学关于下图的看法错误的是( )
A.中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
B.扩大了农业垦荒的规模
C.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D.直接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解析】 A、B、C符合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的作用和影响,D错在“直接确立”,直接确立土地私有制的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铁农具的广泛使用起到的是间接推动作用。
【答案】 D
4.(2015•汕头模拟)下列关于下边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有误的是( )
A.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
B.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C.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
D.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答案】 D
5.“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