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9道小题,约8990字。
德州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 6 页,其中选择题 15 分,非选择题 35 分,共 5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等考生信息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
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编号(ABCD)涂黑,
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请将非选择题的答案按要求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否则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下列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
A.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 【答案】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旨在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一般。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可知 D 项说法正确,AB 项可以排除,因为他们还属于远古居民,还没有过上原始的农耕生活,可以排除;C 项半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可以排除,故本题应选择 D。
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 A 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2、 【答案】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旨在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
所代替,A 处朝代名称为北魏,北魏的建立者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鲜卑族,B 项说法正确;ACD项由所学可以排除。故本题应选择 B。
3.认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封建帝王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3、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贞观之治” 。旨在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难度一般。
【解析】根据材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所学知识,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
者不可以过分压榨农民,认为君与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采取宽松的政策来巩固统治,可以判
断 B 项正确;ADC 三项由所学可以排除。故本题应选择 B。
4.汉代时“ (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4、 【答案】A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旨在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从唐代中晚期到宋朝,由于南方战乱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所以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迁的人口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隋大运河的南北
贯通也促进了这一进程所以江南经济发展迅速,逐渐超过北方,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
语,可知 A 项说法正确,BCD 三项属于具体原因,故本题应选择 A。
5.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导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
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战争爆发于 1894 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5、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旨在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难度较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 项说法错误,甲午战争发生于 1894-1895 年,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B 项说法错误,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杀敌,最后壮烈殉国;D 项说法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列强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C 项说法正确,故本题应选择 C。
6.据右图判断该“读书摘要”中的“会议”是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