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770字。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重要考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一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分封的对象和主体:王族(主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姻亲等
②分封的内容:土地、人民、爵位
权利: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征派赋役。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④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⑤影响:西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破坏了统一
2、宗法制
①目的: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②核心和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要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考点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最高决策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独裁,专断。
②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没有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③形成原因:经济上,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为了巩固国家统一。
④变化:战国奠基→秦朝建立→汉朝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
→元朝发展→明清强化
理论基础:韩非子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
实践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构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皇帝制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三公及其职责:
丞相,百官之首,下辖九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④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第2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一汉到元的政治制度
1、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①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②措施和影响
措施 影响
设中朝,重用身边亲信参与军国大事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颁布推恩令 削弱了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设刺史,监督诸侯王和郡县长官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①三省及其职责:
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下辖六部), 执行诏令。
既分权,又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既分工,又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③根本目的和实质:加强君主专制
3、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