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6260字。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自主学习意识差,上进心不强;个别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另外,由于语、数、外压力太大,很多学生对于历史是爱莫能助。
要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充满活力,要从源头去解决问题:
⒈注重对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众多未定论的或已定论的问题进行认识和再认识,并以赏识的态度保护,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⒉坚持课程改革和深化考试改革,真正体现教育的创新精神。
⒊加强教学方法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要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以学生参与为主体形式。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合作关系。
⒋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需要。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列举“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难点: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
讲述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
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间的融合所起的作用。
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兵特点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收集与唐太宗相关的史料,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具体分析个人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等方面的诸多事例,了解唐太宗的个人品质,并以此为鉴戒,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