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教案
- 资源简介:
- 约9270字。《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史料在“重现”历史中的作用 史料、史料的分类 史料的价值、各类史料的作用、文字资料与实物资料的关系 收集、整理各类历史资料 插图教学资料展示
问题探究 对于史料要有多疑善思的探究精神
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刘知几的《史通》、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长编法与类叙法、 结构分析法与阶级分析法、 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法的特点和作用 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学习并运用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实例教学问题探究 研究历史需要有丰富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各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史书的编撰 史书编撰要注意的问题 史书的编撰,不仅是形式上的排比,同时也体现出作者的观点和见识 运用司马迁、陈寿、杜佑等编写史书的方法与见解 史书编撰受史家历史见解的支配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难点
史料在“重现”历史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史料、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史书的编撰三个方面介绍历史学如何“重现”历史,即具有主观性的历史学怎样“重现”客观性的历史。史料是“重现”历史的基础、依据,研究历史的方法是“重现”历史的途径,史书编撰是“重现”历史的表现方式。本课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建议运用生动形象的资料加以补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本课引言是由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所提出的部分观点组成的。第一部分指出:历史不是偶然孤立的,而是以纵横方式相互联系的,优秀治史者善于全面研究历史,探究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重现”历史的全过程;第二部分指出:正确的方法是整理史料的关键,在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历史,以达到重现历史的目的。建议教师以引言内容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你认为梁启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历史研究的观点?问题二:你认同他的观点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史料的价值”
教材以史料的重要性为出发点,阐释了怎样搜集和运用史料。
(1)史料的重要性
由于史料是本课的重要概念,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引入有关史料与历史、史学等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它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信息。但人类历史是极其丰富多彩、全方位、活生生的客观存在,而流传下来的史料(即使是非常翔实的史料)与客观历史过程相比总是比较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死板的,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渗进史料制作者的主观意识。史料的这种简约性和主观性便决定了史料不是历史。史学是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它必须以史料为基础。离开了史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