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三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21 6:06: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760字。
  平原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时间:09.12月
  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再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2、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
  A.妇女           B.外邦人            C.全体公民              D.奴隶
  3、华盛顿在其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强调的是(    )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4、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
  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
  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
  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5、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6、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7、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成就突出,对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汉代纺织技术相当发达,丝织品远销至地中海   B.唐朝时青花瓷、粉彩瓷大量行销海外
  C.指南针在宋朝时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D.纸的发明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最为显著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