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字。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变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通过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课本的“战国铁农具图”,学会用观察法解决问题;
通过收集资料和角色扮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
通过分析和辩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的基本概括,激发学生对古人劳动智慧的自豪感;分析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激励学生与时俱进,树立勇于变革、不怕困难、积极实践的精神。
重点难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生产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课型选定:
师生合作型的探究活动课
教学过程:
1.向学生介绍阅读《中华五千年》等有关通俗读物,收集商鞅变法等有关资料。
2.布置学生自编自演《商鞅舌战群臣》、《立木赏金》等小剧。
导入新课
分别出示《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请学生说出春秋五霸的名字和指出战国七雄的名称及位置。提问: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诸侯争霸之外,请同学们想一下当时还会有什么巨大的变化?
引发学生发散思维,老师给予充分肯定,并归纳变化最大的是:由于劳动工具不断进步、劳动方式的改变,生产力有了提高;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展开了变法。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学习新课 一、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板书)
1、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和推广(板书)
劳动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更和发展开始的,因此同学们有必要了解人类生产工具不断变化进步的情况。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从远古人类开始到西周时期,人们的生产工具是如何不断变化的?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的有关知识。
到了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工具的数量远远超过木石农具,占据了主导地位。据考古发掘和文字记载,至迟到春秋晚期,我国已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早西方1900多年,远远走在世界前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