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00字。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福州二中 唐岱蒙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使用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2006年7月北京第3次印刷
专题二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2、所授课程定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分为四个子目(1)“侵华日军的罪行” 这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原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为日本通过军事手段侵略中国的原因、过程和日军在军事侵略中的暴行;(2)“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围绕关外的抗日和关内的救亡两方面内容展开;(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交待了全民族抗战的原因、国共合作及其表现,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描述了中国军队英勇抗日的情景;(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置身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背景中,说明了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结果和意义。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三个子目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画面,贯穿着抗日这一主线:中国军民如何由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要表现(国共合作)和最终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四个子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拱托出抗日战争的伟大所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属于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由于历史学科在中招考试科目中属于开卷考试,录取进来的学生的历史学科素质也是不容乐观。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阶段,历史学科的教材变化是比较大的,此次福州市选用了“人民版”新教材。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每个专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无疑是一个挑战。
目前进入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接受过福州市新一轮初中课改背景下的历史课程学习。《抗日战争》这节课学生熟悉,初中时都已经学习过,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由于抗日战争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素材,学生平时接触的材料相对比较多。
高中新课程内容多,强调预习,由于课时紧,给学生留下课堂活动,消化知识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而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比较多,刚进入高一学习的同学还不习惯每一节快节奏的历史新课程学习。
三、设计思想
我校是福州市高中新课程样本校。任课教师接受过几轮高中新课程的培训,对新教材有所了解。我校属国家教育部挂牌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早在3年前就在每一间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电子大屏幕、投影器等设备。任课教师通过了国家计算机能力考试。这些都为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同学们进行以抗日战争为题的研究性学习。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综合同学们的想法,结合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在这堂课上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在这一节的讲课思路应该贯穿着“学生需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的教育新理念,为学生提供菜单式的服务。
资源评论
{$comment}